【中部金融讲坛第32期】经济学家巴曙松来校主讲“中国城镇化的新特征与房地产市场的新趋势”

发布者:宣传部发布时间:2019-09-23浏览次数:1938

新闻中心讯(记者 袁灏宸 李洋洋)“全国新房市场量逐步见顶,二手房市场逐步崛起,一线及核心二线城市换房成了‘新刚需’。在大多数国际主要大都市中,租赁人群占比较高,但在中国尚存较大空间,大力发展和完善房屋租赁市场,至少可解决2亿新增城镇人口的住房问题。” 9月21日,中国银行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巴曙松做客九州ju111官方网站“中部金融讲坛”时指出,城镇化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新特点,中国城镇化的未来,将会非常显著地影响到房地产行业,特别是针对单身人口、老龄人口、流动人口近期需求的满足,国家要与时俱进,由流量开发向存量运营方面转型,以满足不同城市群体的居住需求。

图为中部金融讲坛现场  摄影:冯哲昊

本次活动由张培刚发展经济学研究基金会、湖北省银行协会主办,九州ju111官方网站、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联合承办,讲座的主题是“中国城镇化的新特征与房地产市场的新趋势”。湖北省随州市委常委、纪委书记郑军,九州ju111官方网站党委书记刘生元、办公室主任狄奥,以及一百余名金融专业的老师和同学们聆听了本次讲座。讲座由刘生元书记主持。

图为党委书记刘生元主持会议  摄影:谭艳

巴曙松表示,不管是从改革开放40周年,还是建国70周年来看,都是中国城镇化发展的一个过程,尤其是改革开放的40年,是中国城镇化快速推进的40年,整个城镇人口新增6.4亿,相当于新增了5个日本、2个美国。特别是90年代以后,我国一直保持着强劲的势头,美国城市化率由10%提升到50%用时约80年,而中国只用了一半的过程就完成了这个进程,中国的城镇化逐步呈现出时间高度压缩、速度快、集中度高等特点。

图为巴曙松教授正在讲座  摄影:冯哲昊

巴曙松引用了邓小平同志在《关于建筑业和住宅问题的谈话》里的一句话“关于住宅问题,要考虑城市建筑住宅、分配房屋的一系列政策。”他认为,回顾城市化浪潮下的房地产市场发展历程,住房投资权下放给单位,引发了一轮投资热潮。1980年到1998年的第一次房改,使住房投资的主体从政府变成单位,不同类型住房的当年新建住房竣工建筑面积占比更加趋于合理化。1978年到1998年20年之间共建设46亿平城镇住宅,人们的住房条件得到了显著的改善,而1998年开始的第二次房改,使住房全面走向市场化,全年取消福利分房的政策也快速开启了住房投资的浪潮,使住房金融化。几轮房改,使得市场基本告别了短缺,但“核心城市房价过高、增长过快,年轻人买房压力大”等问题也变得更加突出。

图为学生正在提问  摄影:谭艳

巴曙松还特别指出了中国城镇化的新趋势。他谈到,中国的城镇化率接近60%,正处于快速城镇化的后半段,但城镇化速率仍然居于较高水平。从目前不同模式的趋势推测,2030年可能将是分水岭,人口的流动格局将由东西梯度向多中心发展,在未来十年内城镇人口也将会有2亿人次的提升;而新增的城市群分布会由主要核心城市群引领,新结构会逐步形成双效应驱动。

“商品的数量和价格是成反比的,而如今房价越高,买的人却越多,应如何看待这个现状?”巴曙松认为,要看购买需求是投资需求还是自用需求,如果投资性需求占比大,把房子作为金融资产来投资,那就要把融资性的需求遏制住,让房子体现其基础属性,就像习总书记说的——“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

图为讲座合影  摄影:谭艳

政府应如何保障应届毕业生的买房需求?巴曙松表示,首先,中国和发达国家首次置业人群的年龄对比太过于年轻化,这一点值得反思。其次,在全世界一线城市来说,想要买得起房子,对任何人来说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都需要个人奋斗和财富的积累。“当然,我们也希望政府在除了建公租房、廉租房之外,大力发展租赁业务,这才是解决现实住房问题的方法。”


上一篇:下一篇: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