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发展 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4-10-16浏览次数:497

 

  全面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积极完成十八大的各项任务,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北京作为首善之区,应努力走在全国前列。我们将按照十八大的要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快首都教育的改革发展,到2020年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

  一是更加关注公共服务。进一步扩大教育基本公共服务范围,千方百计增加教育机会,保障教育供给,提升教育公共服务水平。我们将进一步优化教育布局和结构,努力扩充教育资源,快速提升基本公共教育服务能力。加大市级财政投入力度,继续推进“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完成三年新增7.5万个学位的任务;继续实施“北京市中小学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积极推进未来三年新建改扩建200所中小学、新增16万个学位的目标实现;加快实施市属高校三年基本建设计划,推进高教园区和职教园区建设,加大对高校新校区的支持力度,大幅改善高校办学空间和办学条件;加强中职学校示范校建设和实训基地建设。

  二是更加关注教育质量。坚持以提高教育质量为核心,努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聚焦课程改革和课堂教学,着力提高人才培养水平,努力打造具有首都特色的教育质量品牌。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教育全过程,培育和弘扬“北京精神”,实施课堂德育构建、学校文化示范、综合素质提升等中小学德育工作8项工程。大力推进“阳光体育”活动,坚决落实中小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重点加强中小学生近视和肥胖症的专项治理。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培育和推广一批“减负增效”的典型经验,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完善社会大课堂教育模式和教育内容,继续打造“金帆”、“金鹏”等素质教育品牌。深入推进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着力培养职教学生的职业道德、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实施《关于进一步提高北京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重点提升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是更加关注教育公平。以促进教育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完善教育配套政策。积极推动来京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教育,抓紧研究“异地高考”方案,保障随迁子女公平接受教育的权利。综合运用网络信息化手段创建北京数字学校,鼓励优秀教师向农村学校和基础薄弱学校流动,推广“学区化”、“学校联盟”、“一体化学校”等做法,创新教育公共服务模式。进一步完善公平入学规则,加强学生综合素质和学业成绩评价体系建设,努力破解择校难题。加强特殊教育,使所有特教学校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四是更加关注改革创新。围绕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完善部市校协同创新机制,加强重点学科、交叉学科建设,加快建设北京实验室、高校工程中心、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积极培育一批立足学科前沿、服务地方发展和开展文化传承创新的“2011协同创新中心”。积极推进创立职教集团和开展职业教育分级制度改革试验。全面实施“留学北京行动计划”,开展高水平中外合作办学,支持孔子学院建设。积极推动20项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项目的实施,对制约首都教育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攻坚和试验。

  五是更加关注终身学习。党的十八大再次提出完善终身教育体系的任务。我们将积极推动开展《北京市终身教育促进条例》立法工作,充分发挥北京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继续教育组织化程度较高和“数字北京”信息化程度较高的两个突出优势,推动学校教育资源面向社会开放,建设和完善开放高效的终身教育平台,开发学习指导方案和核心课程,推进学习成果的互认与衔接。积极筹备举办全球学习型城市大会,参与国际规则制定,提供中国经验,发出中国声音。

  六是更加关注教师发展。以补齐配足为重点,加快学前教育师资培养。以农村学校、薄弱学校教师为重点,多渠道扩充农村优质师资来源。继续以“双师型”教师为重点,推进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工程。以加强高校中青年教师和创新团队建设为重点,努力提升高等学校教师队伍整体水平。组织实施“首都名师发展”等系列计划,全面提升教师教书育人能力,培育一批引领素质教育实施的名师、名校长和教育家。加大教师队伍建设投入和政策激励力度,建立保障教师地位和待遇的长效机制,完善教师权益保障制度,积极探索青年教师公租房建设方式,不断改善教师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条件。

提高直属机关党建科学化水平

教育部直属机关党委常务副书记 吕玉刚

  按照中央和部党组的部署,直属机关要以“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主题,以深入学习十八大提出的新思想、对教育工作作出的新部署、对党建工作提出的新要求为主要内容,注重与加强思想理论武装相结合,与服务深入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相结合,与推进创先争优常态化长效化相结合,着力增强学习的广泛性、深入性、引导性和实效性。

  在学习宣传上,坚持以党的十八大精神武装党员干部头脑。一是突出抓好领导干部带头学习。举办直属机关司局级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专题培训班;与中国教育报刊社、中国教育电视台联合举办“司局长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笔谈、访谈”;以司局为单位,开展司处长“谈体会、讲思路、谋发展”学习交流活动,促进把学习体会与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紧密结合起来。二是扎实推进党员干部全员学习。组织全体党员干部原原本本地学习十八大报告、新党章和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与中外记者见面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三是广泛做好学习宣传交流。

  在贯彻落实上,按照十八大提出的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政党的目标要求,一是扎实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着力提高党员干部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认真制定并实施《教育部直属机关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2013年学习安排方案》。首先,抓好思想理论建设这个根本,坚持司局级干部定期集体学习,举办机关党校处级干部培训班和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其次,抓好党性教育这个核心,扎实开展先进典型示范教育和廉洁自律警示教育,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此外,抓好道德建设这个基础,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积极推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机关文明公约,组织开展文明单位、文明标兵评选。

  二是扎实推进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着力推动转变机关作风。在服务中心工作上,深入开展“承诺践诺”活动和“三亮三比三评”活动(亮标准、亮身份、亮承诺,比能力、比作风、比业绩,领导点评、党员互评、群众评议)。在服务人民群众上,扎实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认真落实部党组《关于进一步推动机关干部深入基层调查研究的意见》,完善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以及深入基层调查研究的通报制度、激励机制和调研成果运用机制。在服务党员干部上,坚持每年开展干部职工思想状况问卷调查,完善领导同志同党员干部谈心谈话制度,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

  三是扎实推进创新型党组织建设,着力提高直属机关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坚持科学发展理念,着力完善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紧密结合有效机制;坚持以人为本理念,大力激发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热情;坚持注重实效理念,努力建立集学习、交流、宣传、服务于一体的党建工作立体化平台。完善党员联系、服务、建言、激励和教育管理机制,不断探索符合科学发展需要、符合教育工作实际、符合党员干部意愿的党建工作新载体和新途径。进一步完善党建工作制度,着力推动每个党支部建立健全务实管用的支部工作法;以重要行政审批项目、重要评审项目、重大工程项目、重大改革项目、重大发展项目为重点,建立健全直属机关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制订《教育部直属机关党建工作考核评价办法(试行)》,促进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全面提高直属机关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

创新德育模式 培育美丽心灵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教师 陈华

  对十八大报告中提到的“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和“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我感触尤深。在当前各种价值观念和社会思潮纷繁变幻的背景下,尤其需要建设主流的核心价值体系。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他们的价值观和道德素质正处于发展阶段,教育绝不能缺位。我认为,在现阶段,中小学校的德育工作特别需要在以下两个方面加强力量:

  一是必须将师德建设放在首位。德育是抚育心灵的教育,教师的道德水平和价值取向直接影响到学生对成人世界、对人性善恶、对社会伦理的真切感知,远比说教重要。报告中在“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中专门提到,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师德水平和业务能力”。教师应以“真善美”的心灵世界和行为准则来面对学生,使学生能够做到讲真话、做善事、成美德。学校应该在招聘、管理、培训、评价教师等各个环节中凸显师德这一首要因素。

  二是必须创新德育模式。现在的未成年人普遍具有张扬个性和独立思考、接收资讯的来源广泛等特点,传统的说教式教育在德育领域难以奏效。事实上,各个学校都很重视学生的德育工作,但效果往往打折扣。如不改变德育的模式,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将难有建树。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在思想政治工作中要“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这一点在德育工作中非常重要。人大附中特别重视用心理健康教育的手段开展德育工作,倡导全校教师尤其是德育教师和班主任教师学习心理学知识和了解青少年的心理特征,真诚倾听、平等对话,开展体验式教学和主题班会,组建学生志愿团,鼓励学生自治管理,介入学生家庭、强调家庭氛围和家庭教育对学生心理健康和道德养成的重要性,通过各种仪式和活动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抗挫折能力、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等,这些方式能够真正深入学生的心灵世界,效果明显。我认为,一些切实有效的德育理念和方式应该由相关部门加以总结并在全国推广,德育理念的改变是根本,要开展系统培训,使全国广大的校长和教师切实转变观念和做法,开创我国未成年人德育工作的新局面。

坚定理想信念 争做栋梁之材

北京大学哲学系2009级本科生裴济洋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全党都要关注青年、关心青年、关爱青年、倾听青年心声,鼓励青年成长,支持青年创业。作为青年学子,我在深受鼓舞的同时,也对自己的成长成才有了更加明确的认识。

  一是坚定理想信念。我们当代大学生,多数出生于上个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到2020年,我们都在30岁左右的年龄。我们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后备军”;迈出校门后,就将成为“生力军”;将来还将成为“主力军”。未来8年,将是我们成长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应当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坚定理想信念、锤炼意志品格、完善知识素养、勇于开拓创新,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把青春和热血熔铸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丰碑中。

  二是加强理论学习。细读十八大报告,有许多让人眼前一亮的理论创新点,比如对科学发展观作出新的历史定位,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了新的阐述,这些理论创新,既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也是促进青年健康成长成才的宝贵财富。恩格斯说过:“一个民族想要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同样,青年要承担起振兴民族的重任,就要深入学习、传播和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历史实践证明,积极追求进步理论是青年学生能够挺立时代潮头、引领社会风尚的重要驱动力。作为一名哲学系的学生,我既要为生逢党的创新理论繁荣发展的黄金时期而欢欣鼓舞,也要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学习中去,并将之转化为推动自身健康发展的强大精神武器。

  三是树立创新意识。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创新作为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青年者,国家之魂”,青年是科研创新的重要主体,在创新型国家建设中具有特殊的重要性。在十八大报告的鼓舞下,我们青年大学生有一种渴望创新、渴望突破的激情,我们迫切希望提高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能力,将个人的成长成才与祖国发展的需要紧密联系起来,以不断开拓的勇气,承担起推动创新驱动发展、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历史重任。

坚持内涵式发展 转变发展方式

上海交通大学党委书记 马德秀

  十八大报告提出了很多新思路、新观点、新论断、新举措和新部署,是指引中国未来发展的行动纲领,也为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

  一、奠定了高等教育科学发展的强大思想基础。十八大精神更加坚定了高校坚持内涵式发展道路、转变大学发展方式的信心和决心,为我们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推动高校科学发展,坚定不移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发展道路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二、紧紧把握发展的时代使命、历史责任和战略机遇。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在转型发展过程中,高校要把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的目标真正聚焦到世界前沿,并在这个过程中汲取强大的动力,实现自身的跨越式发展。第二,在日趋激烈的高等教育国际竞争中,要主动面向世界前沿,积极抢占科技制高点,全面提升中国高等教育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第三,我们既要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更要努力探索适应中国特色国情的新路;既要敢于正视我们存在的差距与不足,更要敢于破解改革发展中的瓶颈与难题。

  未来8年,是我国转型发展的攻坚阶段,教育科技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与社会经济发展相融合,全社会对创新驱动的巨大需求,为高等教育的腾飞开辟了无穷的空间,创造了千载难逢的战略机遇。未来8年,是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文化强国等战略的关键时期,教育、科技、人才将得到国家前所未有的重视和支持。未来8年,全球化背景下,科学技术将孕育新的革命,新一轮工业革命呼之欲出,这是大学发挥人才优势、多学科优势,实现新跨越的历史性机遇。未来8年,是更加积极主动推进“开放战略”的新时代,以拓展深度,提高效益为核心,创新开放模式,为高校在更高的水平上汇聚全球创新资源提供了重要机遇。未来8年,是信息化突飞猛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的新阶段,将大大突破和拓展传统知识传授空间,将会打破国家和区域的界限,给人才培养模式带来革命性变化。

  需要我们注意的是,在具体实践中,很多机遇是稍纵即逝的,我们必须有强烈的忧患意识、使命意识、责任意识和创新意识,以更大的勇气和智慧,以清晰的战略思路、坚定的决心和高效的执行力,不失时机深化改革,克服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抓住机遇、抢占先机、形成优势、赢得未来。

  三、坚定不移走内涵式发展道路。一是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要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任务,着力实现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要按照“培养学生社会责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要求,积极推进“两个一体化”:推进思想品德、知识能力和综合素质的一体化培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推进教学、科研、实践的一体化建设,把一切优势转化为育人优势。

  二是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要以协同创新为突破口,着力实现创新发展模式的转变。十八大报告把“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为经济建设的重要内容,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这是从来没有过的。协同创新是发挥高校独特优势,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着力点和突破口。要以体制机制改革引领协同创新,推动创新组织模式从“分散、封闭、低效”向“集聚、开放、高效”转变,充分释放创新要素的活力,提高创新资源的使用效率。要以资源整合推进协同创新,整合社会资源,加大与科研院所、企业、国际科研组织的协同力度,为支撑经济社会发展、推进转型做出重大贡献。

  三是走内涵式发展道路,要以创新文化为引领,着力实现大学发展动力模式的转变。新阶段、新时代、新目标,再往上攀登,需要激发新的动力。要加快推动创新动力从外部倒逼向内生驱动转变,着力形成大学持续快速发展的内生驱动力。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国家目标和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的学校目标,转化为促进学校事业、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精神支撑和动力源泉。

求真务实 加快发展现代职教

北京市商业学校党委书记 史晓鹤

  十八大报告提出了要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赋予职业教育的新使命,是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建设赋予职业教育的新任务,体现了党中央对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新要求。

  贯彻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要求,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满足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教学过程必须体现终身教育理念,将培养学生就业技能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高质量的人才支撑。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就是要适应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产业结构提升的新要求,培养更多能够适应产业升级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十年来,我国职业教育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国家层面探索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发展道路,建立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职业教育体系,在校生总数近3200万,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中职就业率稳定在95%以上,高职就业率达80%以上,职业院校毕业生成为新增产业大军的中坚力量。

  十八大为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也使我们充满信心。北京市商校将把深入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与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结合起来,求真务实、再创佳绩。

  一是坚持以人为本,把立德树人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重点加强诚信、敬业、富有社会责任感的职业道德教育,加强理想、信念、信心教育,加强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为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职业指导和就业服务,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

  二是大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继续深入研究和把握职教发展规律和特点,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深化教学改革,推动专业与职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服务过程对接,发挥行业企业在人才需求预测、课程教材建设等方面的作用,增强专业建设与产业布局调整的吻合度,打造支撑“中国制造”、“中国服务”品牌的人才培养基地。

  三是全面提升学校办学水平。加快培养“双师型”教师,加强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积极开展面向行业、企业、农村、中西部、社区居民的培训,加强学校信息化建设,加强示范校建设,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办学,全面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不断提升职教吸引力、贡献率和满意度。

实施六项工程 办人民满意教育

长沙市教育局局长 王建华

  根据党的十八大报告“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精神,长沙教育将重点实施好以下六大工程:

  一、实施学前教育普及提高工程,着力破解“入园难”、“入园贵”问题。一是扩大规模,确保每个乡镇办好1所以上公办中心幼儿园,每个人口较集中的行政村创办1所幼儿园。二是加大投入,对家庭经济困难幼儿入园给予资助,引导和支持民办幼儿园提供普惠性服务。三是规范管理,实行公办园“六统一”管理模式。四是提高质量,鼓励支持“名园办新园、名园扶弱园、名园帮民园”的办园模式。

  二、实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程,着力推进教育公平。一是科学规划学校布局,农村加强寄宿制学校和必要教学点建设;城区控制好教育规划用地调整和现有学校调并,通过配套新建、改造扩容等手段确保学位增长。二是改善学校基础设施,全面完成合格学校建设、农村寄宿制初中建设工程等重大项目。三是扩充优质教育资源,探索实施名校集团化办学,采取对口支援、名校带动、名师引领、捆绑发展等措施,整体提升办学水平。四是保障特殊群体入学,实施农民工随迁子女“零门槛”就学,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关爱服务,完善贫困学生资助体系,发展特殊教育。

  三、实施普通高中创新实验工程,着力破解高中办学同质化问题。一是推进办学模式多样化,满足不同潜能学生发展需求。二是推进办学特色多样化,巩固发展长沙外国语学校外语特色、市十五中的“双模教学”等办学特色。三是推进办学形式多样化,探索发展新型综合高中,推进普通高中教育与职业教育互通。

  四、实施职业教育质量提升工程,着力构建长沙特色的职业教育体系。一是强化政府统筹,不断扩大职业教育资源总量。二是加强基础能力建设,推进示范性职业教育项目建设,逐步形成以职业岗位能力为核心的教学体系。三是推进办学模式创新。

  五、实施素质教育战略引领工程。一是着力构建生动活泼、丰富有效的德育体系,实施好中小学德育整体工程,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紧密配合的立体化德育格局和德育工作网络。二是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三是建立完善校本教学研究制度。四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实施名师引领,强化教师职业道德和专业能力培养。

  六、实施终身学习拓展延伸工程,着力构建人人可学、处处可学、时时可学的终身教育平台。一是积极倡导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理念,建立多形式、广覆盖、更便捷的社会教育体系和教育资源学习平台。二是广泛开展城乡社区教育,建设好县市社区学院和乡镇社区学校。三是大力开发终身教育资源,加快建设远程教育网络,探索搭建终身学习“立交桥”。

 

校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黄家湖西路3号

联系电话:027-81472024 招生办:88147227

信息意见公开箱:3755735880@qq.com

版权所有:九州ju111官方网站 - ju111net欢迎您 鄂ICP备140017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