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学学生党支部(记者 郭姝泠)2022年1月12日晚7点,新闻学学生党支部开展一月份学习。“三会一课”制度是党的组织生活的基本制度,是党的基层支部应该长期坚持的重要制度,也是健全党的组织生活,严格党员管理,加强党员教育的重要制度,是我党经过长期实践证明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党组织生活制度。
本次“三会一课”选取的主题是“忆党光辉史 谋崭新征程”,在会议中党支部全体党员、预备党员一起观看习近平总书记二〇二二年新年贺词,学习其中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态度,组织学习在新的一年“做正确的事”并且“正确地做事”,并对2022年提出自己的规划。
关于“中国智慧”,在新年贺词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到,不仅有“看到的中国”,还有“感悟到的中国”。“感悟”,透射出中华文明独特的光彩。它们都是真实的中国。这一年,有很多难忘的中国声音、中国瞬间、中国故事。“无数平凡英雄拼搏奋斗,汇聚成新时代中国昂扬奋进的洪流。”从他的言语中展现了中国人的精神主动,揭示了时与势在我们一边的真谛:欣欣向荣为果,坚韧不拔才是因。
在谈到“中国态度”时,在习近平总书记贺词中提到“踔厉奋发”一词,古代典籍中也写作“踔厉风发”,意为精神振奋、斗志昂扬。十八大以来,在媒体公开发表的习近平总书记文稿中,这个词第一次出现。15年前,正值建党85周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刊物上发表文章阐发红船精神,用到过这个词。98年前,孙中山先生在《中国革命史》一文写道:“踔厉奋发,各尽所能,有此成功,非偶然也。”百年成就使人振奋,百年经验给人启迪。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成功?因为他有将百年的时空能量,压缩进一个新起点的魔力。现在,这股巨大的能量开始迸发,冲开民族复兴的光明前景。在历史中认识历史,从历史中把握未来,这就是历史主动和历史自信,也是永远站在历史正确一边的秘诀。这就是对待历史的态度。
对事业的态度,习近平总书记曾以“致广大而尽精微”,表明对事业的定力和耐心。尽小者大,慎微者著。简与巨,大与细,这是辩证法,又是事业观。突然想明白了,为什么在中国能够上下同欲?因为我们在像呵护自己的孩子一样,倾心于共同的事业。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尽精微”亦是成事之道。伟大的事业注定不会一马平川。中国人民经受的艰难困苦还少吗?面对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强精神、讲策略、增本领,胜利就终将属于我们。
对待人民的态度,习近平总书记说:“大国之大,也有大国之重。”重字重千钧。既是重担,也是重心。9年贺词,“人民”二字出现80余次,居词频首位。“我也是从农村出来的”。一句家常话,道出人民情。领袖用“可亲可敬”形容人民,人民当然也用可亲可敬表达爱戴。今年贺词中,习近平主席说:“千头万绪的事,说到底是千家万户的事。”“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去年此时他说:“平凡铸就伟大,英雄来自人民。每个人都了不起!”前年此时他说:“大家跟我说了很多心里话,我一直记在心上。”转眼就快十年了!上任伊始,誓言铿锵:“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让大家过上更好生活,我们不能满足于眼前的成绩,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贺词中这句话,是昨天的总结,更是明天的承诺。
2022新征程,新的一年,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作为新时代的党员,更应该从党史中汲取奋进力量,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希望。
在会议的最后,各位党员、预备党员也对自己2022年进行规划,并且积极分享。不管怎样,总的来说就是要围绕两个方面,一是“做正确的事”——实现共产主义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二是“正确地做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我们学习工作中亦是如此,首先需要“做正确的事”,也就是找准适合自己的目标,明确发展的方向,制定具体、可执行的规划。从党的光辉历史中汲取磅礴的奋进力量,将在日常各个层面继续做精做深、做专做强、做好做优,以优异的工作成绩迎接建党101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