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小故事】半截皮带的故事

发布者:yyjs发布时间:2024-10-22浏览次数:73

故事发生在19367月,红四方面军31932748连(现为南部战区陆军第75集团军某红军旅4连)从四川甘孜出发,再次穿越草地北上,这已是他们第三次过草地。草地位于青藏高原和四川盆地连接处,自然环境恶劣,人迹罕至,且这次的路途更远、时间更长,最大考验来自粮食的严重短缺。

1-红军长征过草地时吃剩下的半截皮带

当时在穿越草地的过程中,8连战士们很快陷入了断粮的困境。起初,他们还能靠挖野菜、嚼草根、啃树皮来缓解饥饿,但随着行程的推进,这些能吃的东西也越来越难找。最终,战士们不得不开始寻找其他可以充饥的物品,包括皮枪带、钉在鞋底上的皮撑,甚至最后解下了自己的皮带。

其中,年仅14岁的战士周广才(也有资料记为周国才)的皮带是1934年红军在任合场战斗中缴获的战利品,对他来说意义非凡。然而,为了抵抗饥饿、挽救全班战友的生命,他毅然将自己的皮带贡献了出来。看着心爱的皮带被切成一小段一小段的皮带丝,漂在稀溜溜的汤水里,周广才禁不住流下了眼泪。当皮带第一个眼儿那一截被吃完后,他再也忍不住了,哭着恳求战友们留下这半截皮带作为纪念。最终,大家怀着对革命胜利的憧憬,忍饥挨饿,将这吃剩的半截皮带保留了下来。

在随后的长征途中,周广才的6位同班战友相继牺牲,只有他随红四方面军到达了延安。到达延安后,他用铁筷子在皮带背面烫上了“长征记”三个字,并用红绸子包裹起来,以此纪念那段难忘的岁月。1975年,周广才将珍藏了几十年的半截皮带捐献给了国家,如今这条皮带被珍藏在国家博物馆的“红军长征”展柜中,成为了激励后人的重要文物。

 “半截皮带”的故事不仅是一段历史记忆,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它体现了红军战士在极端困难条件下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以及他们为了信仰和理想不惜牺牲一切的坚定信念。这种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也是我们今天继续前进的不竭动力。通过学习和传承这种精神,我们可以更好地面对未来的挑战和困难,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文字:林光炜

审核:赵悦

责编:朱晓兰